【理性思考】让留学告别沉重 减少功利

中国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中国留学生的足迹也走得越来越远。改革开放之初走出国门的留学生,多数只怀揣几十美元就上路了,在国外靠的是用优秀成绩换来的奖学金和课余打工所得的收入。留学生涯是一条艰苦但带着稍许浪漫的闯荡之路。随着中国人的日益富裕,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有的家庭甚至不惜血本将孩子送去海外“镀金”。

澳大利亚是中国留学生重要的留学目的国,目前大约有13万人在澳留学。这些学生选择澳大利亚的主要理由是:欧美的学费昂贵,澳大利亚教育质量佳、移民政策较为宽松。家长们往往认为,即使孩子不能在学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至少能够通过磨练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另外在英语能力上也能有所收获。

即使家长对收获预期不大,旁观者往往还是会感觉花费上百万元的代价太大了。判断留学的价值,一方面要考虑家长的经济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留学目的的多样性。比如堪培拉大学有来自86个国家的学生。其中有些学生的学习只持续半年或一年,这些学生来这里学习就不一定是以获取学位为目标的。在堪培拉,笔者碰到过一个20岁学美术的德国女大学生。她跟几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扛着习作,来澳大利亚游学半年。其间,靠出售自己的作品来支付生活和交通费用。留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了解澳大利亚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途径。澳大利亚政府还给一些国家的学生提供一种暑假越洋农场采摘签证,3个月的游历,帮助他们锻炼自立能力、了解澳大利亚。不同形式的留学,适合不同目的和不同经济能力的学生。

人们在看待留学问题上的功利化倾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体现了不少人社会观念的狭隘。澳大利亚在教育和就业问题上令人赞赏的地方在于,高文凭和名院校并不是求职者之间唯一的竞争指标。学生阶段就开始积累的打工经验、广阔的眼界和见识、缜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等等,很多因素都在求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让留学回归其本来意义,需要家长的冷静和智慧,也需要社会环境整体的成熟和理性,这样才能让学习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给他们空间自我设计、自我磨砺吧!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文章
体检解决方案微信
locc-love